信仰的点滴
作者 曾侯静
约翰福音 18:12 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,把他捆绑了,
18:13 先带到亚那面前,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。
18:15 西门彼得跟着耶稣,还有一个门徒跟着,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,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。
18:19 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他的教训盘问他。
18:20 耶稣回答说:“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;我常在会堂和殿里,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;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。
18:21 你为什么问我呢?可以问那听见的人,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;我所说的,他们都知道。”
18:22 耶稣说了这话,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,说:“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?”
18:23 耶稣说:“我若说得不是,你可以指证那不是;我若说得是,你为什么打我呢?”
18:24 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,仍是捆着解去的。
18:28 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,那时天还早,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,恐怕染了污秽,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。
18:29 彼拉多就出来,到他们那里,说:“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?”
这是一个非常“繁琐”和“绕”的过程:1,犹太人“拿住”耶稣,为什么要先带到亚那那里?亚那是本年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,并非大祭司,他有什么权柄首先见耶稣?或者说他有什么权柄和资格介入“案件”?
2,耶稣既然是被先带到亚那的面前,为什么地理位置是“大祭司的院子”?是否“岳父”与大祭司该亚法同住?这在犹太人的礼法里并不合理。
3,既然在“先到岳父亚那面前”,为何又是大祭司该亚法盘问?
4,耶稣这只上帝沉默的羔羊,为何会回答大祭司的问话?而后面其它场合三缄其口,沉默不语?
5,耶稣为何说:“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;我常在会堂和殿里,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;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。”这“明”和“暗地里”代表什么?
6,既然大祭司已经询问了耶稣,耶稣也已经回答了,为什么后面再有这样一个程序~约翰福音 18:24 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,仍是捆着解去的。
这不是多此一举么?
7,就在耶稣被解到该亚法那里去的时候,圣经记载:彼得又不承认。立时鸡就叫了。这个鸡叫了,除了应验耶稣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主,还说明了什么?神的预言里为何是“鸡叫”?而不是别的东西?
8,约翰福音 18:28 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,那时天还早,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,恐怕染了污秽,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。
18:29 彼拉多就出来,到他们那里,说:“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?”
为什么他们拿住耶稣,不直接送到“衙内”?而是先转一趟大祭司的家?
回答:1,此时的犹太人的“大祭司”其实并不是上帝所立的大祭司,他们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利益团体。本年大祭司的岳父亚那,也曾经是犹太人的大祭司,亚那的家族长期控制着宗教权利,本年大祭司该亚法实际上是一个傀儡,他背后的实权人物就是亚那。亚那在《犹太古史》里有记载,他被称作“大祭司之父”。圣经里但凡有名有姓的人,一定不会是空穴来风的。亚那,在迫害耶稣基督的罪恶上,是一个重要人物。所以约翰福音记录了他的名字~很不光彩。
2,“大祭司的院子”并非“该亚法的院子”,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,这个建筑群就如同今天的某个专门区域,这个区域就是大祭司群体居住地“富人区”。本年大祭司该亚法住在那个大祭司区域,其它宗教权贵大祭司也住在那里~大祭司实际上是家族产业,并非选举制或民主制下的产物。所以,大祭司的院子,是一个家族产业的大建筑群。
人叫这个庞大的建筑群为“大祭司的院子”。这个院子在不同的时间产生不同的继任者。
3,按照犹太人的律法,死刑犯必须在白天审理,公开审理。但显然大祭司不能在白天审理,因为他们并没有耶稣犯罪的证据,所以他们夜间审理。所以,耶稣告诉彼得:鸡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认我。犹太大祭司是夜间突袭耶稣,夜间偷偷“审理”。
马可福音 14:55 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见证控告耶稣,要治死他,却寻不着。
14:56 因为有好些人作假见证告他,只是他们的见证各不相合。
大祭司没有证据,也没有证人。
按照犹太人的法律,死刑犯必须白天审理,证据确凿,还要有两名以上的证人。然而,耶稣的案件并没有相关证据。
大祭司在明显违背犹太人律法的前提下,想定耶稣的罪。所以耶稣回答大祭司“明明”和“暗地里”。
~2025.3.9灵修
来源:网络
发表:
葡萄枝
4/6/2025
浏览:
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