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尋回的光:在數位洪流中為靈魂鋪一條回家的路

泉源全部(4000+)文章:
被尋回的光:在數位洪流中為靈魂鋪一條回家的路


你可曾在夜深人靜時,滑著手機,感覺靈魂一點一滴地蒸發?你可曾在熒幕亮起的一瞬間,感受到某種溫柔的麻痺, 好像有人對你說“留在這裡就好,不必思考,不必疼痛,不必面對自己”。在這個高速流轉的時代,人的靈魂彷彿逐漸被數位資訊稀釋,像糖漿溶於牛奶,不知不覺地淡化。

我們的孩子,出生於數碼時代的孩子,更是如此。他們沉溺於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,無法自拔,彷彿那是他們的全部世界。無數家庭中,父母和孩子之間,因此拉扯、憤怒,甚至“反目成仇”。

這並不是你的錯,也不是孩子的過失。我們都在迷宮中踽踽獨行。幸而,在這一切之上,仍有一位溫柔的上帝,輕聲呼喚:“你在哪裡?”(《創》3:9)雖然我們迷失,祂卻始終沒有離開。而我們需要做的,就是聆聽天父的慈聲,讓靈魂重新與光相遇。

一、不是戰爭,而是回家
當孩子把手機藏在身後說:“等一下,再一下……”那微小的拒絕,就像雪地裡融不掉的冰,晶亮而冷,卡在你們之間。你或許想拔掉電源線,或將手機收走,但那樣的對抗,只會讓孩子更抗拒、感到更孤單。

幫助孩子擺脫熒幕癮,不是打一場控制他的戰爭,而是為他鋪一條愛的路,一條如浪子回家的道路——父親不責備,只是張開雙臂等候(參《路》 15)。

不是把孩子“硬拉回來”,而是讓孩子自己親自看見:這裡有真實、有愛、有上帝的同在。

二、安靜盒子的力量
我的一個朋友,為兒子準備了一個木製的“安靜盒”,放在小桌上。每天晚上六點,他們將手機放進去,關上燈,播放一段舒緩的古典音樂。有時,他們一起讀《詩篇》。然後,安靜一會兒——那不是懲罰,而是一種儀式——將塵世的聲音擯隔,聽聽靈魂的呼吸。

一開始的時候,孩子焦慮,怕錯過他朋友的訊息。爸爸輕輕擁抱著他說:“你也許會錯過幾則訊息,但你會遇見自己,還會遇見上帝。”

《詩篇》46篇10節說:“你們要休息,要知道我是上帝!”

安靜不是空白,而是信靠,是讓上帝說話的空間。

三、讓大自然成為孩子的老師
城市喧囂,唯有拂面清風,彷彿仍在訴說這世間最初的語言。爸爸帶兒子躺在草地上,看天上的雲層瓦解重組,聽蟬聲蟲鳴不絕於耳。孩子問:“雲知道自己是雲嗎?”爸爸笑著回答:“不知道,但雲自己肯定知道怎麼變成雨。”

上帝說:“天怎樣高過地,照樣,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。”(《賽》55:9)

大自然讓人重新學習信靠。不是掌控一切,而是學會仰望創造一切的上帝。風是祂的手,雨是祂的慈愛,雲是祂不言而喻的詩。

四、找到新的依靠對象
真正的改變,來自愛。不是進行壓制,不是強行奪走孩子的手機、電腦,而是讓孩子找到更值得依附的“存在”。

父子可以一起種番茄,讓孩子用短信或其它方式,傳送照片給爺爺、奶奶和他的朋友。可以創建一個新的家庭聊天群,只分享植物生長、晚餐與詩篇的金句。你會發現,當第一朵花綻放時,孩子會很激動:“我種下的種子,真的長出來了耶!還會開花和結果!就算我幾次忘了澆水,它還是……”

爸爸說:“就像你的信仰——就算你忘了上帝,祂也沒有忘記你。”(參《賽》49:15)

上帝的恩典,不是我們做得夠好,而是祂從未停止愛我們。

五、讓靜默取代藍光
夜晚,手機熒幕的藍光像甜蜜的毒。爸爸給兒子一本“夜光日記”,請他每天寫下3個問題的答案:

今天最感恩的事情是什麼?
今天你看到最美的畫面是什麼?
今天你希望上帝在哪一刻陪伴你?

孩子從塗鴉到寫句子,從簡短祈禱到輕聲說出感受,以及夢想。孩子會說:“上帝啊,今天我很累!你可以陪我一起做夢嗎?”

爸爸就會和孩子一起禱告:“主啊,願你今晚與我們同在,如同你在夜間與撒母耳說話,也來對我們說話。”(參《撒上》3:10)

是的,不是和藍光作戰,而是邀請上帝進入,與孩子同在。

六、時間的湖,緩慢地流
朋友帶兒子去野外山裡,住一間沒有Wi-Fi的度假木屋。起初孩子有點焦躁,但夜幕降臨,天空無數的星星終於走進孩子的眼中。

孩子問:“那些星星會累嗎?”爸爸說:“不會,它們只是在上帝的節奏和時間裡,一直不斷地持續閃耀。”

聖經說:“祂數點星宿的數目,一一稱它的名。”(《詩》147:4)

無論今天科技如何發達,那些星星,依然聽命於上帝而發光,依然依照上帝的心意。

七、眼之所及,是光,也是門
當孩子熄滅熒幕、不再聚焦於電子世界時,他們看見了一扇門——一扇心門,打開了!那不是虛影,那是靈魂的入口——是上帝敲門的那扇門。

《啟示錄》3章20節說:“看哪,我站在門外叩門,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,我要進到他那裡去。”

耶穌不會強行介入和進入我們的生活,但祂一直等待我們關上熒幕,打開心門。他願意坐下來,和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,安慰和帶領我們進入光亮之中。

“你要認識上帝,就得平安;福氣也必臨到你。”(《伯》22:21)

結語:不是演算法的奴隸
這不是一個教育任務,而是一段與上帝同行的旅程。終點不是完美的作息表,而是孩子明白——他們是被造、被愛、被尋回的。

孩子不是演算法的奴隸,不是觀看數的延伸。他們是上帝親手塑造的生命,是祂眼中的珍寶。

讓我們為孩子,也為自己,預備一個信仰堅定的家——有根底紮實的信仰,有主耶穌的榜樣,有自由的呼吸,以及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溫柔對話……

在這樣的家中,他們將學會:

在寂靜中看見神的臉,

在祈禱中與世界對話,

在光中學會辨認黑暗。

當他們再次面對熒幕時,他們已擁有一雙更清澈的眼睛。



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5.07.16 作者海平來自加拿大。

发表: 兰花 7/20/2025
浏览: 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