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罗式反智
Joseph Zhou
从华人教会的反智到扫罗式反智
我认识一位弟兄,在与上帝摔跤数年后,终于满怀热情地决定前往神学院深造,期望通过系统的学习神学来装备自己,将来更好地服事上帝。
他的这一决定,却遭到了所在教会的长辈们的强烈反对。“读神学有什么用?圣经和祷告就够了!”“神学太复杂,会让人失去单纯的信心!”“神学的教导都是出于人的,而我们是要领受出于上帝的话语亮光!”……
这位弟兄,来自聚会处(小群)背景的教会。不过,这种情形在其他华人教会中,也不鲜见。这反映了一种反智主义倾向:对所谓的“真实生命与信仰”的追求,对“知识叫人自高自大”的片面理解,对理论学习、理性探究和系统知识的极力排斥……结果是限制了信徒对真理的深入追求,削弱了教会的属灵生命力。
相比这种显而易见的反智主义,还有一种更加隐蔽、危害更深的反智现象——“扫罗式反智”。这种反智,并非简单地排斥知识,而是以高举智识、甚至批判反智主义的面目出现,却因缺乏对上帝的敬畏,而陷入更深层的灵性危机。
《箴言》9章10节提到:“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,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。”反智,从这种角度而言,正是不敬畏耶和华!而究其原因,往往是过度的自我关注。
以色列首位国王扫罗,是这种“反智”的典型。他的不安全感、嫉贤妒能、权力操控和家长制倾向,不仅最终导致个人灵性的崩塌,也使整个以色列群体陷入灵性疲软和倒退。
本文欲通过分析扫罗的反智行为,探讨其特点、根源及对群体的影响,揭示“扫罗式反智”在今日教会中的危害。
一、根源:不敬畏耶和华
扫罗被上帝拣选为以色列第一位国王(参《撒上》10:1),本应以敬畏上帝的心来领导选民。然而,他的生命轨迹却逐渐偏离正道,展现出一种因灵性问题——对上帝主权的漠视和不敬畏、顺服——而导致的反智行为。他的反智并非无知,而是以自我为中心,以人的方法取代神的智慧。
1. 安全感的缺失、嫉妒
扫罗的不安全感,进而引发强烈的嫉妒之心,是其反智的一大体现。当大卫击败歌利亚,赢得民心,妇女们唱:“扫罗杀死千千,大卫杀死万万”(《撒上》18:7),扫罗“甚不悦”,从此“恼恨大卫”(参《撒上》18:8-9)。他害怕大卫威胁自己的王位,嫉妒大卫的恩赐才能,多次试图杀害他(参《撒上》18:10-11,19:1-2,23:14-15)。
这种不安全感,不是因为其外在的威胁,而是扫罗缺乏对上帝应许的信靠。上帝已膏立他为王,他却无法安息在上帝的计划中,反而试图以己力掌控局面。这使他无法以合乎上帝心意的眼光看待他人,在嫉妒中丧失了属灵的洞察力。
这种不安全感,在今日教会中也屡见不鲜。一些教会领袖,因担心年轻一代的才华和能力威胁自己的地位,通过各种方式(冷暴力、属灵勒索等等),限制年轻人的服事或发展,排挤有恩赐的肢体,以一种极其不讨上帝喜悦的方式,维护个人权威、阻碍教会成长。这实在是漠视上帝的主权,缺失对上帝的敬畏。
2. 权力操控与家长制
扫罗多次忽视上帝的命令,以自己的方式操控局面。例如,他擅自献祭(参《撒上》13:8-14),自行代替祭司的职责,导致上帝宣告他的王国将不长久(参《撒上》13:14)。更严重的是,他在面对非利士人威胁时,求助于隐多珥的巫婆(参《撒上》28:3-25),直接违背上帝禁止巫术的律法(参《申》18:10-11)。
同时,扫罗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巩固权力。例如,他利用女儿米甲陷害大卫(参《撒上》18:20-29),命令部下屠杀挪伯的祭司(参《撒上》22:6-19)。他将个人权威置于上帝的旨意之上,反映了他对上帝主权的漠视。
现今,这种权力操控,可能表现为领袖以属世手段维持权威,并以家长式的“属灵名义”,强迫信徒顺服,而非引导他们寻求上帝的旨意。领袖自身亦不再寻求上帝的旨意,反而全然违背上帝的主权。
二、后果:群体灵性疲软倒退
扫罗的反智行为,不仅导致他个人的堕落,也对整个以色列群体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,使其陷入灵性疲软和倒退。这种影响在今日教会中同样值得警惕。
1. 内乱与分裂
扫罗的不安全感和嫉妒,引发了以色列的内乱。他追杀大卫,迫使大卫逃亡(参《撒上》23:14-15),导致国力消耗、民心涣散。更严重的是,他屠杀挪伯的祭司及其全城居民(参《撒上》22:6-19),圣职人员集体被杀,以色列的宗教系统遭受重创。这种内乱,也严重削弱了以色列抵抗外敌的能力,最终在基利波山战役中惨败,扫罗和他的3个儿子阵亡(参《撒上》31:1-6)。
在教会中,类似的反智行为可能导致分裂。例如,领袖因嫉妒、权力斗争而排挤有恩赐的成员,可能引发内部冲突,甚至导致教会分裂。这种分裂不仅削弱了教会的见证,也使信徒的灵性生命受损。
2.灵性疲软
扫罗的灵性失败,为以色列树立了负面榜样。他擅自献祭、求助巫术,直接违背上帝的律法,向百姓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息:上帝的旨意,可以被人的打算取代。
领袖所犯的这样的错误,削弱了百姓对上帝的敬畏,使整个民族的灵性陷入疲软。《撒母耳记上》28章6节记载,当扫罗求问神时,“耶和华却不藉梦,或乌陵,或先知回答他”,表明上帝已离弃他。这种属灵的真空状态,使以色列在面对非利士人时,毫无属灵力量。
在今日教会中,扫罗式反智可能表现为领袖以属世智慧取代上帝的指引,导致信徒的灵性成长停滞。例如,某些领袖在牧养会众时,刻意使用心理学或所谓的沟通技巧,却无内在生命实质,亦没有展现出属灵生命该有的信心、祷告生活……会众的信仰会变得肤浅、疲软,丧失对上帝智慧的全然信靠。
3. 属灵倒退
扫罗的统治未能带来属灵复兴,反而使以色列陷入混乱和外敌压迫。他的反智行为,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伏笔。
这种属灵倒退提醒我们,领袖的灵性状态直接影响群体的属灵健康,领袖的反智行为可能导致整个团体的属灵倒退。例如,若领袖因不安全感而压制神学教育或理性探究,信徒可能无法深入理解信仰,面对挑战时缺乏分辨力。而这种属灵倒退,使教会难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,削弱了在世上的见证。
三、对今日教会的隐性危害
“扫罗式反智”的隐蔽性在于,它往往披着“属灵”、“智慧”的外衣,甚至可能以“批判反智主义”的样子出现。这种反智,比显性的反智主义更危险,因为它不易被察觉,却能悄无声息地侵蚀教会的属灵生命。
在“扫罗式反智”的影响下,领袖常以属灵权威或传统为幌子,掩盖其不安全感、嫉贤妒能、权力操控和家长制倾向,致使教会会众和年轻领袖陷入极大的痛苦,进而灵性生命疲软,教会的整体见证变弱。
当年轻领袖在教会中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能力,“扫罗式反智”者可能因嫉贤妒能而压制这些恩赐,正如扫罗因嫉妒大卫的成就而追杀他。结果是,年轻领袖挣扎、痛苦,感到恩赐被埋没,热情被浇灭。一些人因此离开教会,另一些人则在压抑中,逐渐失去服事的动力。
更有领袖害怕受过神学训练的信徒挑战其权威,于是以暗暗地排斥神学教育,压制和限制有恩赐的年轻人或新兴领袖,以维护传统与属灵权威的名义,限制信徒的成长,最终使教会无法应对真实生活的复杂挑战,严重戕害了整个群体的灵性生命。
结语
扫罗的悲剧提醒我们,真正的智慧始于敬畏上帝。教会群体若要摆脱这隐性反智的阴影,答案或许依旧在于,如何回归对上帝的信靠与敬畏,进而拥抱多元恩赐,打破权力桎梏。唯有如此,教会才能真正成为滋养灵命的属灵家园,有能力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活出基督的爱与谦卑,从而回应时代的呼召。
作者是中国大陆传道人。
摘自《举目》
发表:
齐鲁
8/16/2025
浏览:
26